除了净利翻身仗 牧原股份还有啥挑战?
小心驶得万年船
作者:树知
【资料图】
编辑:李思
风品:恪圭
来源:首财——首条财经研究院
猪界一哥,又传喜讯。
1月30日,牧原股份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,营收预计1220.00亿元-1270.00亿元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120亿元-140亿元,同比增长73.82%-102.79%。
大涨原因是,生猪销量较大幅增长:6120.1万头,同比增长52%;全年生猪销售均价有所上涨。
1
漂亮翻身仗背后
要知道,2022上半年牧原股份还亏超66亿。不得不说,市场周期轮动中,头部企业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只是,能否持续高光,仍要打个问号。
没过十五,都是年。
据中国养猪网猪价系统监测,1月30日,全国外三元均价15.10元/公斤,较昨日5.53元/公斤下跌0.43元/公斤;内三元均价14.77元/公斤,环比下跌0.31元/公斤。
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,1月16日-20日,全国平均猪粮比价5.48∶1,连续三周处于5:1-6:1之间。“发改委: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”一度成为媒体热议。
旺季不旺,多少出乎些市场意料。利好消费者的同时,猪企压力不言而喻。
1月18日,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曾衍德判断:春节前后,生猪出栏不会比去年同期少,加上节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,猪价走低趋势明显,生猪养殖可能进入阶段性亏损。
只有理解和顺应市场波动,不盲从不跟风上规模,控制成本,拓展新销售渠道,坚持做品牌,才能减少猪周期影响。
的确,猪周期始终存在。
2022年先抑后扬、打了翻身仗的一哥牧原2023年又会怎么走?
2
第三个“亏损底”?
公开资料显示:牧原股份始创于1992年,是一家以生猪养殖为核心,集饲料加工、种猪育种、生猪养殖、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。
主营业务为生猪养殖销售,主要产品有商品猪、种猪、仔猪和猪肉。
2022上半年,公司生猪养殖业务销售收入426.22 亿元,占总收入 96.28%,其他业务包括屠宰、肉制品加 工、原料贸易等占比不足 5%。
销售产品以商品猪为主。2022年前三季共销售生猪4522.4万头,其中商品猪3969.0万头,仔猪523.7万头,种猪29.7万头。
同期,营收807.74亿元,同比上升43.52%,归母净利15.12亿元,同比下降82.63%。
分季度看,2022年一季度营收下滑,归母净利更是下降174.40%,亏损51.80亿元。
上半年,营收442.68亿元,同比增长6.57%;净亏66.84亿元,同比下降170.16%。
加上2021第三、四季,牧原股份出现2014年上市以来,首次连续四个季度亏损。
为何?公司表示,2022年生猪价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,是亏损主因。
实际上,不止牧原一家,温氏股份、正邦科技和新希望2022年二季度也大幅亏损。
好在,第三季牧原打个翻身仗,营收365.06亿元,同比增长147.60%;净利81.96亿元,同比增长1097.41%。
追其原因,也与猪肉价修复不无关系。牧原表示,2022年7-9月商品猪均价21.78元/公斤,较去年同期13.48元/公斤上涨61.57%,较今年第二季14.65元/公斤上涨48.67%。
无需赘言,猪周期的强悍威力可见一斑。
也基于此,上述2023开年的肉价波动、旺季不旺,就值得警惕。尤其于一哥牧原而言。
拉长维度,2006年以来我国大体经历过四轮“猪周期”,每轮历时四年左右,前1.5-2年为价格上行期。市场大多认为2022年4月为第5个猪周期的起点。
不过也有异议。如山西证券认为,2022年3-10月的猪价上涨更多是“后非瘟”时期的一次反弹,而非真正意义的周期反转。从而导致本轮反弹比过往幅度更大和年底“旺季不旺”等反常现象。
作为周期是否反转的关键因素,母猪过剩产能并没完成彻底去化。展望2023年,本轮大周期或迎第三个“亏损底”。
3
负债率61%、资金缺口426亿
敬畏杠杆不是儿戏
孰是孰非,姑且留给时间作答。
平心而论,凭借“自繁自育自养”重资全产业链模式、二元育种体系、智能化养殖、原料采购和饲料配方优势,牧原股份相比同行有更高毛利率、成本控制力。三次抓住风口红利和周期上行期,实现业绩增长,跃居行业龙头。
高光时刻的2020年,狂赚274.51亿元,远超温氏、正邦,坐稳养猪界一哥。当年温氏股份销售毛利是19.61%,正邦科技为22.35%,而牧原股份竟达60.68%。
2022 年12月底,牧原股份商品猪完全成本略低于15.5元/kg,相当于7.75元/斤;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在11月降至约8.05元/斤;新希望常规肥猪完全成本约16.8元/kg,相当于8.4元/斤。
不过,凡事都有两面性,牧原重资产养殖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。
比如资金需求大,搞不好容易尾大不掉。
2022年三季度,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高达61.47%,负债合计1137.15亿元,较年初增加4.65%。其中,流动负债862.74亿元,较年初增加10.28%。
据德林社,有息负债提至577.86亿元。资金缺口达426.76亿元。而2020年,资金缺口才167.25亿元。
拉长维度,资产负债率上升已是常态。要知道,2019年其负债率才40.04%。
截至2022年9月末,货币资金余额151.06亿元,短期借款297.48亿元,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81.6亿元,短期偿债压力不可不察。
2020年和2021年,牧原股份投资现金流出分别高达453.53亿元、359.68亿元,远超同期净利274.51亿元、69.04亿元。
为啥负债这么高?公司表示,近年来持续扩产能强化规模,而资金来源主要以借款和融资为主。
看似积极进取,细品隐忧又有多少?
放眼行业,每次低谷洗牌,不缺吞咽激进盲目苦果、被钱难倒的企业。2019年河南雏鹰农牧公司,因缺钱饿死猪告别A股。2022年正邦科技债务危机爆发,股价暴跌,损失上百亿,甚至面临退市风险。
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,同样是债务高企,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牧原需要冷思。别忘了,规模越大,越要行稳致远。在提升业绩的同时,财务安全更应重视。若2023年出现“亏损底”,行业洗牌或将加剧,从正邦科技教训看,大不代表强、敬畏现金流、敬畏杠杆不是儿戏。
没错,除了规模效应,还有规模陷阱。
4
规模“大跃进”利弊 小心驶得万年船
往期看,基于全产业链布局和养殖模式,牧原股份向以高举高打著称。凭借规模快速扩张,跑步式拉升业绩规模。
2010年,牧原股份营收仅4.4亿元,2021年达到788.9亿元,11年大增178倍,年均复合增长60.1%。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1772.66亿元,同比增加44.56%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43.52亿元,较上市前夕2013年底的32.35亿元增长约54倍。
生猪销量也呈百倍“大跃进”,2010年为35万头,2021年高达4026万头,11年大增114倍。
2022年前五月,牧原股份生猪销量2600.1万头,已是2021全年的64.6%。
什么概念呢?2021全年新希望生猪销量997.81万头,正邦科技为1492.67万头,温氏股份商品肉猪销量1321.73万头。
而规模进击的豪横背后,自然需要现金支撑,公司多次融资缓解压力。
早在2022年9月,长江商报就曾报道,自上市以来,牧原股份频繁募资扩产,补流增效,2014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募资融资278亿元。
还有股权质押。2022年11月9日公开信息显示,股东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向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计质押796.0万股,占总股本0.15%。
其中,股东秦英林已累计质押股份3.07亿股,占其持股总数14.73%,股东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1.32亿股,占其持股总数19.27%。
甚至推出赴瑞上市计划。
2022年12月,牧原股份公告,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(简称“GDR”),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,本次发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2.5亿股。
可见,重资产模式多烧钱,牧原有多钱紧呢?
不可否认,上述模式扩张有追逐规模效应、综合降本增效、提升竞争力的良苦用心。但细品财务数据,也非没有异议。
如2020年三季度,牧原净利暴增14倍,毛利率高达64.67%。而同期新希望和正邦科技的毛利率为13.01%和26.85%。
如此惊人的毛利率,引发舆论“数据高得离谱,有造假嫌疑”质疑。
2020年7月,深交所下发问询函。牧原股份解释称,业务结构中仔猪和种猪的毛利率较高,导致利润高于行业均值。
2021年,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一份商票持续逾期名单,出现多家“牧原系”公司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11月30日,牧原股份直接或间接控股的31家公司承兑的商票持续逾期,累计逾期金额约2125.73万元,逾期余额为1666.88万元。
牧原股份表示,原因是部分供应商未及时发起付款申请、少数出票银行无法进行线上清算或线上清算不及时等。
2022上半年,《财经》旗下媒体质疑牧原2021年报少计提39亿元的“存货跌价准备”,导致利润虚增约39亿元。
一时引发舆论关注。随后,牧原股份及时澄清,减值损失是基于会计估计基础上的会计处理,“不计提减值完全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”。
虽是虚惊一场,可2022上半年大亏之际,牧原股份除为6家子公司增资,还披露公司及子公司拟使用不超7亿元的闲置募资进行投资理财却是实锤。
一边债务高企、现金流吃紧,一边用募资买理财,引发市场质疑。看似算盘打得精细的,是否也难掩高空走钢丝、闪转腾挪的小心翼翼?
不算多苛问,小心驶得万年船。
回顾2022年,牧原虽喜获业绩反转,可股价表现难言多讨喜,年末收盘价48.75元元,即使此次业绩预告大涨,最新股价49.94元,仍较2022开年的57.55元,还有下跌。相比2021年的92元高点更缩水超四成。
“猪茅”还有多少荣光?市场又在观望什么?
5
四化合力 周期穿越野望
个中取舍,考验当家人大智慧。
提起牧原股份,不得不说创始人秦英林。1965年,其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小村子。1982年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了一篇万元户黄新文养猪发家致富文章,让秦英林深受启发。
1986年,秦英林获得保送河南大学机会,并选择畜牧兽医专业。1992年,秦林英和妻子辞去铁饭碗,靠着借来的2万元开启养猪创业之路。经历无数风雨磨难,1997年规模突破10000头,秦英林夫妇成了当地养猪大户。
2000年7月,秦英林出资930万,妻兄钱运鹏出资50万,共同设立牧原养殖有限公司。告别作坊式养殖,开始公司化运营。2014年,牧原年销售20亿,并成功登陆深交所。
2019年,秦英林家族以1173.8亿元身价,成为河南首富。2020年企业净利274.5亿元,净利率53.97%,坐稳猪界一哥。股价持续高涨,2021年2月达到92.28元高点,牧原被誉“猪茅”。
之后股价虽震荡下行,2022年胡润百富榜”上秦英林家族仍以1850亿元财富排名第八,超过马云和黄峥。
可以说,养猪成就了一代大佬秦英林,一代猪王牧原。
那么,如何敬畏猪周期、敬畏风险,让产业持续既大又稳,想必也是秦英林、牧原持续思考的一个灵魂问题。
客观而言,回望2010年、2014年、2018年的猪周期低点,牧原抵抗了风险且保持盈利,进而整合产业链,抓住新一轮风口期。秦英林、牧原是有穿越周期基因的。持续做大,离不开一次次押宝搏击。
2022年,牧原出栏共计6120万头,同比增长52%。相较十年前的2012年,生猪出栏量翻了66倍。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生猪养殖企业。
截至2022年底,能繁母猪恢复到281.5万头。并在全国7省投产10家屠宰厂,合计屠宰产能2900万头/年。
另一厢,牧原开始冻品销售,且与下游餐饮企业合作,直接把产品销售至终端来提升盈利水平。同时,积极上游探索,2022年与中牧股份合资成立新动保公司“中牧牧原”, 从事兽药生产、兽药经营、兽药研发及技术咨询等服务。
上下游扩容背后,牧原股份拥有800多人的专业育种团队,拥有2个国家级的生猪核心育种场,8个二元扩繁场。其中专业研发团队30多人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育种系统。
得益上述强大研发力,牧原已实现智能化生产和自动投喂系统,平均一个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700—3600头生猪,效率高于行业水平。
不难看出,牧原除了外延也有内生,规模化、精细化、生态化、智能化让其有了更强的全产业链力、综合抗风险力、成本控制力,进而在风云突变的2022年坐稳一哥、并业绩反转。
只是,扩容扩张也意味着投入增加。如关于屠宰业务未盈利,牧原股份解释称,主因屠宰板块投产时间较短,多个屠宰厂处于建设阶段,短期内投产产能较大,运营生产、组织架构等仍需磨合提升。
话虽如此,可看看上述超千亿负债、400多亿资金缺口、297亿短期借款,牧原又有多少腾挪、磨合时间?
1月19日,牧原股份公告,收到董事长秦英林通知,其将所持6800万股公司股份办理质押手续。占秦英林所持股份比3.26%,质押用途为融资。
显然,即使站上千亿营收关口、打下净利翻身仗,看似高光的牧原股份依然负重前行、依然挑战变数不少。更不要忘了,猪周期走势仍然混沌,一旦今年真出现第三个“亏损底”,上述规模优势,也可能瞬间变成规模包袱。
毕竟,周期不可逆、没有侥幸者。牧原连续四季度的亏损并不遥远,正邦巨亏110亿或被“ST”的教训亦历历在目。
一览众山小、往往高处不胜寒。越是形势大好时,越要蹦上一根弦。
2023,牧原将怎么走?
本文为首财原创
原文标题:除了净利翻身仗 牧原股份还有啥挑战?
为您推荐
-
7月7日,记者从自治区投资促进局获悉,我区以项目开工为抓手,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导向,截至6月底,全区二季度410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开工
22-07-08
-
7月7日,记者从自治区投资促进局获悉,我区以项目开工为抓手,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导向,截至6月底,全区二季度410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开工
22-07-08
-
3月15日,中来股份发布公告称,公司与太原市人民政府、古交市人民政府签署了《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》,公司拟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
22-03-18
-
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,北京中康时代康复医院、北京四惠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,存在工作人员未严格落实定期进
21-08-30
-
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(记者 殷春永 冯志军)“刚开始说待三年,但三年之后又三年……”14年前受上级“委派”,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峡谷
21-08-30
-
中新网上海8月28日电 (张践)阿依古丽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,2009年来到上海创业。十余年来,阿依古丽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“
21-08-30
-
新华社郑州8月28日电(记者翟濯)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8日举办的“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”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本次洪涝灾害共造
21-08-30
-
中新网防城港8月28日电(陈思华 罗婕 李尚珍)8月28日上午,广西防城港火车站增加4条到发线工程正式开工。该工程系广西“十四五”规划
21-08-30